一、【概述】
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。该部位为骨松质和骨密质的交界处,为解剖薄弱处,一旦遭受外力,容易骨折。桡骨远端骨折是四肢长干骨中常见的骨折类型,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,其中以18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。
1、症状: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腕部疼痛、肿胀、畸形和活动障碍,常伴有皮下瘀斑。
2、分类:
(1)根据受伤的机制不同,可分为:1、伸直型骨折(Colles 骨折)2、屈曲型骨折(Smith 骨折)3、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。
(2)根据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,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。
3、治疗原则:主要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,维持和稳定其解剖复位,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腕关节功能。
4、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。包括手法整复、夹板外固定治疗,采用有限切开、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,术后采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。
5、常见并发症有:神经血管损伤、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、腕关节僵硬、腕管综合征、创伤性关节炎。
桡骨远端骨折为局限性疾病,主要累及桡骨远端,有时会损伤腕部神经、血管。因腕关节的活动频率高、功能恢复要求较高。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,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,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。骨折后中后期患者因惧怕疼痛,很少锻炼手指、腕关节及肩、肘等关节,所以容易并发腕关节僵硬的症状。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的症状,其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功能锻炼+理疗,中医外治法可采用中草药熏蒸、手法按摩、针灸理疗、辅以局部红外线、微波治疗、中波离子治疗,尽管有效果,但疗效因人而异,且因中药熏洗、艾灸比较麻烦、耗时长,常规毫针治疗选取穴多,患者因惧怕疼痛不易接受。
笔者近日用岐黄针治疗了1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的案例,总共治疗了2次,疗效十分满意,现将病案分享如下,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。
二、【病例分享】
患者马某,女,53岁。因“左腕关节骨折后僵硬半年” 于2023-3-21就诊。
现病史:患者自诉于2022-08-19在家干农活时,不慎滑倒后致左腕关节着地,继而出现左腕关节疼痛、肿胀、活动受限、手臂无力,遂至互助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,拍X片提示:左侧桡骨茎突远端骨折,予以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,建议回家休息,1月后复查。因疫情原因在家休息70天后才去复查,拍片骨折恢复尚可,拆除石膏后腕关节局部肿胀,略疼痛,活动时僵硬,屈伸不利,于2023年元月患者因腕关节肿胀、僵硬及疼痛曾到私人诊所就诊,给予活血化瘀药物(具体不详)静脉输液6天,针灸治疗3次,肿胀基本消退,但仍感左腕关节僵硬,故来我科就诊。刻下症见:神志清,精神尚可,左腕关节略微疼痛、屈伸不利、手臂无力,无法握紧手指及提拿任何东西。纳可,眠安,大小便正常。
查体:左腕关节处皮肤紫暗,无肿胀,腕关节压痛(+),腕关节掌屈时活动受限,角度为60°,背伸时活动略受限,内收及外旋时伟明显受限。左上肢肌力4+,肌张力正常,手指关节活动自如,右侧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。
既往史:2019年因“子宫肌瘤”行“子宫切除术”。
辅助检查:左腕关节陈旧性骨折。
中医诊断:筋痹(气滞血瘀)
西医诊断: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僵硬
治法治则:舒筋通络
三、【岐黄针三步法】
辨经筋:手少阳经筋、手厥阴经筋
选穴:
第一次取穴:阳池、大陵
第二次取穴:阳池
刺法:关刺+合谷刺
【操作】患者仰卧位或坐立位,充分暴露手腕,手掌心向下,在手腕背横纹中,指总伸肌腱尺侧缘之凹陷中,定位阳池穴,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,选用规格为BXQH0.5×40mm岐黄针,右手持针斜刺入皮下,针刺深度约0.3-0.5寸左右,针下酸胀感明显时,延经脉循行方向轻轻摆动针柄行合谷刺出针,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。然后手掌心向上,仰掌取穴,在腕掌横纹中点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之间凹陷处,定位大陵穴,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,选用规格为BXQH0.5×40mm岐黄针,右手持针向掌根方向平刺入皮下,针刺深度约0.2-0.3寸左右,针下酸胀感明显时,轻轻摆动针柄行合谷刺,然后迅速出针,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。避开针眼在腕背部留置小号岐黄罐10分钟。
治疗效果:第一次岐黄针治疗后患者左腕关节掌屈时幅度较前明显好转,自诉好转约五六成。第二次岐黄针治疗结束后左腕关节活动自如诉基本痊愈,患者非常开心。
治疗后视频:
四、【选穴思路】
从中医角度考虑,腕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属于“筋痹”、“筋伤”范畴。本病属经筋病,病变部位在手腕,属于手少阳经筋、手厥阴经筋病变。正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曰:“筋部无阴无阳,无左无右,侯病所在。”,故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。因患者手腕掌屈、背伸时活动受限,可能是由于石膏固定时间过长,加之手腕锻炼不够致使局部筋膜、肌腱、韧带粘连所致,故选取阳池、大陵穴,可疏通局部经脉、促进气血循环。
关刺”是一种传统的针刺手法,出自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关刺者,直刺左右尽筋上,以取筋痹,慎无出血,此肝之应也。”五体即筋、脉、肉、皮、骨,对应人体五脏即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对应层次不同,发病各不相同。肝在体为筋,《素问·痿论篇》曰:“肝主身之筋膜。”,肝藏血,在体合筋,筋之机能赖于精血之濡养,筋得其养,则运动灵活而有力;若精血亏虚,筋失其养,则运动机能减退,易发疲劳,甚则肢体麻木、手足瘈疭、无力等。从“五体痹”的整体性来看,关刺更接近于患处左右,肌腱或韧带附着点,与治疗肌痹的合谷刺法协同使用可加强疏通经络之效。
该案例中患者刚开始是拒绝针灸的,因为她之前在外面毫针治疗过,所以是很惧怕针灸的,我说服患者后使用岐黄针治疗了2次,出针后让患者活动腕关节,没想到即刻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本人之前也没经手过此类案例,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我也是非常开心,这也真正体现了岐黄针“取穴少、操作时间短、高效”的优点。正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曰:“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;效之信,若风之吹云,明乎若见苍天。刺之道毕矣。”
杨生玲主治医师
出诊地点:
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针灸康复大楼3楼
出诊时间:
周一到周五全天
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
www.qihuanghealthcare.cn
当前客服:小岐
QH岐黄网客服系统
发送内容不能为空
Comments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