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灵枢官针》中提出关刺治疗筋痹,“关刺者,直刺左右,尽筋上,以取筋痹,甚无出血。”关刺也是岐黄针常用的一种针刺手法。但一直以来对于其具体操作,笔者心里还是有诸多不解的。借此机会,稍作梳理。
对于筋痹——筋急的认识
对于筋痹的认识要回到《灵枢.经筋》篇,在原文中多见“筋急”的描述。急,本有坚,紧缩之意,后引申为急迫的意思。因此,筋急也是对筋肉拘挛紧张状态的一种描述。本篇中亦有“经筋之病,寒则筋急,热则筋弛纵不收……”的划分。而寒主收引,寒性凝滞,因此寒邪成为导致筋急的主要因素。
对于筋急的刺法——解结的认识
当然,经筋篇中提到了“悴刺者,刺寒急也”,用火针疗法治疗筋急固然为一种治疗方法,但不在本文讨论范畴。而除此之外,《灵枢.刺节真邪》篇中提出“坚紧者,破而散之,气下乃止,此所谓解结也。”黄龙祥老师据此提出“刺结筋法”由此,刺结筋法也是筋急的治法之一。
筋急是由于寒邪凝滞,导致局部经筋坚紧拘挛而为病,针刺当破其凝滞,散其聚气,使得气血以流,筋柔痛止。故而岐黄针疗法采用关刺治疗筋痹。
关刺操作手法
用针之类,在于调气。这是传统针灸区别于其他针刺方法的关键,也是指导针刺操作的要点。关刺的目的在于将局部坚紧凝滞的经气“破而散之”。因此手法操作的靶点在“气”而不在“筋”。也就是说,首先最基本的一点,关刺并不需要针刺局部的肌腱或韧带之类。
那么,针刺哪里呢?针刺目的在于调气,而经气在于“虚空”结构,因此“直刺左右,尽筋上”。“左右”即为经筋左右;“直刺”,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垂直针刺,这里的“直”“相当于一个副词,可理解为“直接针刺经筋左右”,傍经而刺。“尽筋上”即是强调在“筋”之周围(上),而非经筋本身。“甚无出血”强调的是针刺经筋左右虚空结构,而不对经筋周围组造成损伤。
临床运用
例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。在梳理关刺手法之前,进针后对于针下的具体操作和手感是很茫然的,而疗效也是不确定的。而在调整为上述操作后,疗效明显提升。针具选用0.3*30mm岐黄针,从阳溪穴进针,顺着拇短伸肌腱边缘轻轻刺入,再沿着肌腱轻轻推进针身,利用岐黄针圆弧形针尖结构梳利凝滞局部的经气,也就梳利了局部粘滞的结构,从破而散之,气血以流,气下痛止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不正之处,望请指正!
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
www.qihuanghealthcare.cn
当前客服:小岐
QH岐黄网客服系统
发送内容不能为空
Comments(0)